Dive into Rust: Object Oriented

创建于:发布于:文集:Dive Into Rust

如何快速自定义一个集合类型?熟悉一些面向对象语言的程序员可能会这么写:

class MyCollection(Collection):
    ...

继承某个内置的类型(如果存在的话),在该内置类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。但是对于熟悉Python的程序员来说,这样做并不妥当。

鸭子类型

当看到一只鸟走起来像鸭子、游泳起来像鸭子、叫起来也像鸭子,那么这只鸟就可以被称为鸭子。

一个简单的例子:

class Collection:
    def __init__(self, nums):
        self._nums = list(nums)
    
    def __len__(self):
        return len(self._nums)
    
    def __getitem__(self, position):
        return self._nums[position]
    
c = Collection(['A', 'B', 'C', 'D', 'E', 'F'])
 
# 可以对c调用内置的len方法获取长度
print(len(c))可以
 
# 可以使用索引
print(c[2])
 
# 可以使用for循环遍历元素
for i in c:
    print(i)
    
# 还可以使用切片操作 
print(c[1:3])

看,这个自定义的Collection类并没有继承Python内置的Iterable之类的类型,但是表现得好像是某个内置的可迭代类型一样。

这种前后都有双下划线的方法一般被称作魔术方法,它不应该被用户自己调用,它被解释器视作一种“协议”,无论你自定义的类是否和标准库的某个类型有继承关系,只要实现了对应的协议,就能使你自定义的类型拥有如索引、切片等功能。

可以说对于我们自定义的Collection类型,Python并不关心它是否集合类型的子类,而是它是否具有集合的“能力”。

下面这个例子表明,Python甚至不要求在定义类时实现接口:

from collections.abc import Iterable
 
class Statement:
    def __init__(self, string):
        self.words = string.split()
        
def my_iter(self):
    for word in self.words:
        yield word
 
Statement.__iter__ = my_iter
        
s = Statement("Python is a programming language that lets you work quickly and integrate systems more effectively")
 
print(list(iter(s)))
 
print(isinstance(s, Iterable)) # True

直接在运行时动态注册了Statement类的__iter__方法(这被社区称为猴子补丁,我本人并不喜欢在真实项目中使用),就可以对这个自定义类型调用iter函数,甚至isinstance(s, Iterable)返回的结果都是True

Mixin

之前在一次分享会上举过一个例子,如果在系统中有这样的继承链:

# 伪代码
 
class 飞机:
    def 起飞:
        pass
 
    def 剩余油量:
        pass
 
class 直升机(飞机):
    pass
 
class 战斗机(飞机):
    pass

如果这个系统中需要引入一个新的飞行物对象,但是它表示的是海鸥,要怎么做呢?直接继承现有的飞机基类吗?如果这样做我们将获得一个拥有油量信息的钢铁海鸥,一个独特的新物种。或者可以再提取一个共同的抽象基类,这个抽象基类只有飞机和海鸥共同的部分。

但是如果我们以鸭子类型的方式去思考,添加一个新类型,为什么一定确定它是某个类型的子类呢?不管是直升机还是海鸥,它们需要的共同点只是可以飞而已。

Django是Python中流行的Web框架之一,在Django中可以这样定义视图:

class HybridDetailView(JSONResponseMixin, SingleObjectTemplateResponseMixin, BaseDetailView):
    def render_to_response(self, context):
        # Look for a 'format=json' GET argument
        if self.request.GET.get('format') == 'json':
            return self.render_to_json_response(context)
        else:
            return super().render_to_response(context)

Django并没有定义一个全面的父类,而是定义了多个Mixin类,中文通常翻译成混入类,每个混入类负责一部分功能,例如JSONResponseMixin负责JSON响应,这有点类似CSharpJavainterface(接口),不同的是CSharp不支持多重继承,但是允许实现多个接口,而Python中的Mixin只是个大家默认遵守的约定,可以这样写的原因在于Python支持多重继承,一个子类可以继承自多个父类。Mixin不应该影响到子类本身的功能,它应该抽象一个通用的功能用于扩展子类,其本身通常不能实例化。

这样的代码在形式上是继承多个父类,但是从实际表现上看,更像是把不同混入类的功能组合起来。比如上面的代码里组合了JSON响应与模板响应的功能,根据请求返回不同类型的响应。混合鸭子的叫声、形态、飞行方式,就能得到一只定制的“鸭子”,这取决于你需要哪些功能。

Rust中的面向对象

现在轮到主角Rust出场了。Rust是一门支持多范式的编程语言,其中包括面向对象范式。但是首先,到底什么是面向对象?借用一下官方教程The Book的描述:如果按照GOF对面向对象的定义,面向对象的程序由对象构成,对象将数据与操作数据的过程打包在一起,那Rust无疑是支持面向对象的,Rustenumstruct组织数据,通过impl为它们绑定方法。

但是,部分程序员可能要反对这个说法,部分人认为只有具备封装、继承、多态这样的形式,才算的上面向对象,而Rust甚至都没有class,就像有人认为JS和Python也不能完全算面向对象语言一样。

封装、继承、多态

这三个词确实很深入人心,有可能每个软件工程师都听过,这里就讨论下在Rust中的这三个特性。

首先说说封装,封装在我看来主要作用是隔离不同的抽象层级,底层开发负责实现细节,而在这上一层的开发者则只关心暴露出来的接口。例如Python中的list,我们知道它拥有接口让我们获取其内部的元素数量,而不必去了解内部实现细节,这是标准库开发人员负责的。如果我们在这个对象的基础上封装一个最小栈,可以通过min方法获取列表中的最小值,我们负责封装这个接口,至于我们是维护一个单独的栈保存最小值,还是在调用接口时遍历整个列表,是内部细节,这个类型的使用者无需知道。

当然,对于部分语言来说,还提供了机制强制对外部调用者隐藏属性,Rust中就有pub关键字来限制可访问性

mod my_test {
    pub struct Test {
        foo: i32,
        pub bar: i32,
    }
}
 
fn main() {
    use my_test::Test;
 
    let test = Test { foo: 1, bar: 2}; // 错误
}

由于foo字段没有用pub关键字标识,所以它是一个私有字段,无法直接访问。

接着是继承,Rust中没有继承。不能实现一个子结构体继承父结构体。继承主要有两个作用,一个是复用代码,子类自动获得父类的属性与方法,但是代码复用并不一定非用继承不可;另一个则用于多态,一个子类型可以被用在需要父类型的地方。

这样看起来,多态和继承这两个概念相提并论就有点怪异了。继承成了实现多态的一种途径,多态的概念更宽泛一点。

既然Rust没有继承,那么以上继承的两个功能(主要是后者)在Rust中要如何实现呢?多态要怎么实现呢?

Rust可以通过trait来抽象共享行为,就以之前举的飞机的例子,各种飞机,还有海鸥,都可以飞行,但是具体飞行方式则有些不同:

trait Fly {
    fn fly(&self);
}
 
struct Helicopter;
 
// 为直升机实现飞行特性
impl Fly for Helicopter {
    fn fly(&self) {
        println!("转动螺旋桨起飞");
    }
}
 
struct Seagull;
 
impl Fly for Seagull {
    fn fly(&self) {
        println!("扇动翅膀起飞");
    }
}

通过impl trait for struct/enum的语法,可以将一个功能抽象出来,针对不同的类型去实现,对比Python的Mixin,trait也可以组合,可以对一个类型实现多个trait。和Mixin以及C#的接口一样,trait也可以有默认实现。

trait Fly {
    fn fly(&self);
}
 
trait Dashboard {
    // 可以提供默认实现,当然在这里只是演示用,无意义
    fn speed(&self) -> i32 {
        100
    }
}
 
struct Helicopter;
 
impl Fly for Helicopter {
    fn fly(&self) {
        println!("转动螺旋桨起飞");
    }
}
 
// 可以使用默认实现,也可以覆盖默认行为
impl Dashboard for Helicopter {}

trait的核心思想是组合,trait是对行为的抽象,不同的对象可以具有相似的行为,对象是数据与行为的组合。前面Django的例子中,虽然在语法上是多重继承,但本质上不也是组合吗?相比继承,组合更适合表示一个对象具有某功能或特性,而不是是某个种类

再看鸭子类型,当一个地方需要一只会叫的鸭子,只要我们提供的对象具有鸭子的叫声就行,这不正是多态吗?那么在Rust的类型系统中,如何表现多态呢?

下面这段代码可以通过编译:

enum Status {
    Successful,
    Failed,
}
 
fn print_status(status: Status) {
    match status {
        Status::Successful => println!("successful!"),
        Status::Failed => println!("failed")
    }
}
 
fn main() {
    let status = Status::Successful;
    print_status(status);
}

当然,Rust的枚举在类型系统上是一个和类型,这里的Status::SuccessfulStatus::Failed是同一个类型(Status),通常被称为variants(变体),再看另一个代码示例:

// 省略了前面的结构体与trait定义部分
 
fn main() {
    let h = Helicopter;
    let s = Seagull;
    generic_func(h);
    generic_func(s);
}
 
fn generic_func<T: Fly>(flyable: T) {
    flyable.fly();
}

代码可以通过编译,我在这里利用了泛型,自定义的函数需要一个T类型的参数,这个T类型被限定为:实现了Fly这个trait的类型,这被称为trait bounds

对代码稍作修改:

use std::fmt::Debug;
 
trait Fly {
    fn fly(&self);
}
 
#[derive(Debug)]
struct Helicopter;
 
impl Fly for Helicopter {
    fn fly(&self) {
        println!("转动螺旋桨起飞");
    }
}
 
#[derive(Debug)]
struct Seagull;
 
impl Fly for Seagull {
    fn fly(&self) {
        println!("扇动翅膀起飞");
    }
}
 
fn main() {
    let h = Helicopter;
    let s = Seagull;
    generic_func(h);
    generic_func(s);
}
 
fn generic_func<T: Fly + Debug>(flyable: T) {
    println!("正在飞行的是:{:?}", flyable);
    flyable.fly();
}

这里通过derive宏为两个结构体实现了Debug trait,实现了这个trait就可以打印出结构体自身的名称,同时要在泛型方法的类型限定上加上这一trait,T: trait1 + trait2这样的语法可以限定一个类型必须实现多个trait。打印结果为:

正在飞行的是:Helicopter
转动螺旋桨起飞
正在飞行的是:Seagull
扇动翅膀起飞

在编写代码时只需编写一个泛型函数,而Rust在编译后实际上会为每个不同类型创建单独的函数,这种方式称为静态分发,它的缺点是会使编译后的体积增大。另一种方法称为动态分发,它将类型判断放到运行时,空间占用小了,但是带来了更多的运行时开销:

fn main() {
    let h = Helicopter;
    let s = Seagull;
    generic_func(&h);
    generic_func(&s);
}
 
fn generic_func(flyable: &dyn Fly) {
    flyable.fly();
}

代码改动不大,通过&借用或者Box智能指针包装类型,并且要加上dyn关键字,即可实现动态分发。

题外话:泛型多态不仅仅只针对trait bounds,可以查看reference等资料。

这就是属于Rust的一种静态类型的“鸭子类型”,generic_func需要的是能飞的对象,不在乎它是飞机还是海鸥,不在乎它们是否有共同的父类。

总结

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,是要说明如何以Rust的方式实现面向对象编程的,Rust并不是完全的独辟蹊径,列举Python的例子就是为了说明这一点。另外,面向对象不等于封装、继承、多态,继承和多态甚至不能算并列的概念。

至于Rust中泛型与trait的详细用法,限于篇幅,再者相关资料如官方文档叙述很详细了,就不详细说明了,可以参考以下资料:

EOF
Githubmastodonrss-box
Copyright © 2020-2024 Elliot